蛇的生殖器官與高等脊椎動物鳥、獸一樣,都是體內受精,故雄性都有交配器官。但蛇及蜥蜴的交配器官與鳥、獸的交配器官在起源及結構上極不相同。蛇具有成對的交配囊,位於泄殖腔內兩側。交配囊是由泄殖腔的壁特化而成的,類似兩個口袋,平時倒向體內,在其壁上分佈有豐富的血管;在交配前,由於性的刺激,囊壁上的血管迅速充血,交配囊立即從裏翻轉,突出泄殖腔外,形成頂端略為分又而整個成圓柱狀的交配囊,在其內側方有1條縱向溝,這條縱溝能臨時愈合成細長管道;在交配時,雄蛇把交配囊插入雌蛇體內,以輸送精子到雌蛇體內,使成熟卵受精。雄蛇雖然有兩個交配囊,但每次交配只能利用1個。也就是說,每次只有1個交配囊突出泄殖腔外。兩個交配囊輪流使用。
蛇的生殖器官與高等脊椎動物鳥、獸一樣,都是體內受精,故雄性都有交配器官。卵為橢圓形,兩端較鈍,多為白色,柔軟(因其卵殼由非鈣質的纖維性物質組成)。卵的大小及數量因蛇的種類而异。如體長8.5米,重113.5千克的網狀蟒蛇1次能產82個卵,卵的長徑約為10.2釐米、短徑約為7.6釐米。體長5.8米,重90.7千克的印度蟒在每年3~4月間產卵,卵的長徑11.4~10.2釐米、短徑為5.2~7.6釐米。歐洲遊蛇3~4齡後,體長61~91.5釐米,在春天交配,大約兩個月後開始產卵於腐敗的植物裏或肥料堆中,做成一個凹窩,每次產30~40個卵。黑眉錦蛇約在5月交配,有人看見該蛇在樹上進行交配長達兩個小時,6月左右產卵,卵產於背陽光的潮濕樹下,每次產卵7~8個。火赤鏈蛇1次約產10個卵。眼鏡蛇1次能產20個左右的光滑白色硬殼卵,卵的長徑約為3.2釐米、短徑約為2.2釐米。五步蛇每次產卵10~20個。一般來說蛇都沒有做窩的本領,通常是把卵產於陰暗地上,腐朽樹根上或草堆、肥料堆裏,靠太陽輻射熱和植物發酵熱來孵化。但眼鏡王蛇卻有造巢的習性,雌蛇在繁殖時,能把落葉或枯枝堆成11個窩,窩的結構也奇特,分上下兩層,下層產卵用,上層作雌蛇居住和保護卵用。有時雄蛇也參與護卵任務。通常蛇無孵卵的本能,只靠自然熱來孵化。因而,一般孵化期很長,遊蛇孵化期大約10周,眼鏡蛇在平均溫度21『C時,需要7周以上的孵化期。但蟒蛇有孵卵的習慣,它先將產下的卵堆在一起,然後以身體捲繞著所有卵,進行孵卵。據有人測定,雌蛇在孵卵時的體溫比雄蛇體溫高12‘C左右。雌蛇在孵卵期除離巢去喝水外,一直待到把幼蛇孵出為止。其孵卵期長達80天左右。當蛇的胚胎在卵內發育成幼蛇,即將出殼時,幼蛇便以其吻端的“卵齒”衝破卵殼,然後鑽出來,到大自然生活。幼蛇很小,例如,新生出來的幼蟒蛇長只有5.1~6.4釐米。每年平均可長約60釐米;但4~5年後增長較慢,平均每年約長30釐米。蟒蛇的年齡較高記錄是21歲。
卵胎生的本質也同卵生,所不同的只是在卵受精以後,沒有從母體排出來,而停留在母體的輸卵管下端的“子宮”裏,等胚胎在母體內發育成幼蛇後,才產出到自然界生活。從雌蛇產仔看,卻又像哺乳類動物的胎生。但是,蛇的胚胎在母體“子宮”裏的發育,卻不需要吸取母體的營養,這就不同於真正的胎生。這種繁殖管道稱為“卵胎生”;從保證幼蛇的成活率上看,比卵生管道好。
南美的一種卵胎生蚺蛇科蛇,體長5米多的雌蛇1次能產幼蛇34條,新生的幼蛇每條長約68.6釐米。有幾種盲蛇也為卵胎生。例如,產於東南亞的一種盲蛇,長45.7釐米,1次產3~8條幼蛇。僅產於印度和斯里蘭卡的卵胎生盾尾蛇,1次產3~8條幼蛇。從印度到所羅門地區的東方水蛇,1次能卵胎生30條左右的幼蛇。海蛇科除較原始半海棲種類外,都為卵胎生。蝰蛇科也均為卵胎生。歐洲蝰蛇,在每年4月間是其交配高潮期,但也有的在其他月份交配,在8~9月產仔,一般每次產6~20條幼蛇;新生出來的幼蛇長15~20釐米。印度蝰蛇,1次能產20~63條幼蛇。蝮蛇科蛇也大多為卵胎生。蝮蛇1次能產6~14條幼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