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是“自发性的自主”活动,幼儿游戏受兴趣支配的自发性,又决定了游戏是幼儿自我掌握、自由自主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总是在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的基础上,自己来选择和决定做什么游戏、怎样做游戏以及和谁一起游戏等,否则只会是“不真实的幼儿游戏”。
幼儿游戏是“重过程”的自娱活动,并不意味着否定游戏的教育目标。而是强调实际存在的目标是由孩子自由的努力达到的。幼儿游戏过程与结果的发展规律是从“重过程不重结果”经过“重过程轻结果”再到“过程与结果并重”的。
不同的专业书籍中有对幼儿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分类。比如,幼儿游戏根据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
(2) 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
(3) 规则游戏阶段(7~12)岁
依据社会性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 独自游戏阶段(学步期婴幼儿)
(2) 平行游戏阶段(3岁左右)
(3) 联合游戏阶段(4岁左右)
(4) 合作游戏阶段(5岁左右)
游戏根据类型分,还可以分为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游戏、沙水游戏、音乐游戏等。
游戏根据进行的场地分亦可被分为室内和户外游戏。
儿童的游戏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接下来我们也将从游戏的不同角度来和大家共享,在游戏中儿童得到了怎样的发展,以及我们可以如何支持儿童的游戏。
叮叮叮!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教师将在学期末推出答疑版块,如果您在育儿的过程中有什么难题或困惑,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写明宝贝的年龄阶段哦~)我们将集中有代表性的问题,集中请各个年龄阶段的班级教师进行答疑解惑。老师们也可以积极留言,反馈一些家长常常问到的问题。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刘焱. 儿童游戏通论[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
今日好书推荐
传统家长会往往成为老师向家长传授她们的理论与实践的单行道,很难实现家庭与幼儿园真正坦诚与密切的交流互动,不利于幼儿连续性的获得……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体验”……让家长变倾听为体验,变客体为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变单行为互动,变顾忌为坦诚,变困惑为释然,变提升价值为共同成长,将家园教育各自的连续性演变为二者之间的连续性,使孩子、家长、老师都充满了幸福感和快乐感,并进一步用现代化的微信群来延续和巩固这种快乐、互动的家园环境。这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创新。
购书方式
即可购买
文稿:孙赫阳
审稿:白小溪
责编:小 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