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巩俐第20次来到戛纳。
向来以大气、优雅的形象示人的巩俐,在本次戛纳电影节上,选择了简约而不失高贵的浅色礼服,搭配精致的妆容和发型,展现了东方女性的独特魅力。
红毯结束,巩俐参加欧莱雅“每一步 都值得”首映礼,并和这部短片的导演司燕南先生一起接受洪晃女士的现场采访。
在采访中导演透露了一些拍摄细节,听完不禁让人感叹,连两分钟的广告片巩俐都如此敬业,国际影星果然next level !
导演司燕南在刚接到“每一步都值得”短片拍摄任务时,觉得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首先是拍摄现场的限制,这部短片的拍摄现场是一条狭窄的过道,而片子要用“一镜到底”来呈现,现场这条过道根本摆不下那么多摄像机去完成这个“一镜到底”的调度。
但是巩俐提前几个月和他沟通拍摄的细节,最终把这个高难度的任务转移到了自己身上----即让导演先找到镜头的最佳点位,巩俐事先记下那些适合的技术位置,正式开机后每一步都踩在精确的位置上,半步都不能走错。
记位置的同时,还要同时调动出每一步的情绪,每一步技术点之上该呈现的表演的情绪也不能出错,这无疑是一个难上加难的挑战,但巩俐都出色地完成了。最终在狭窄过道上完成了这个“一镜到底”。
在采访中,导演还透露,在现场调度排布已经如此困难的情况,拍摄时间竟然仅仅只有1天。这样高密度的拍摄,对主演的精力、体力、表演情绪、颜值状态等等方面都要求太高了,导演在拍摄当天非常担心巩俐难以支撑,而巩俐在现场说得最多的就是自己不累、能坚持、没问题。
从导演的讲述中,我们得知这个短片其实还存在另一个难度,即剧本文本比较简单,没有高低起伏,一镜到底过去的话,中间真实的表演会有一点枯燥,最后巩俐为角色设计了一个补完妆对着镜子涂口红的动作。
巩俐觉得这个主角光对着镜子看自己的脸不太好,她要做一个动作,这样角色的气势才能出来。
还有很多小细节,包括最后一个镜头,把西装扔在椅子上等等都是巩俐设计的。她看到有椅子的道具,就拿起那本书,这样虽然是一个全景镜头,但是画面里面就有细节了,这些都让导演感叹从巩俐身上学到了很多。
采访中导演还津津乐道聊起了拍摄期间的一个小插曲。本次短片的灯光请来了业内的“灯神”,但是在现场他说不出来话大多都是打手势,巩俐注意到这个细节,前去询问他的身体情况,才得知他刚做完手术没多久,巩俐被他的敬业打动,特意为他准备了鲜花,在拍摄结束时送出,感恩他为短片的付出。导演还透露,其实不光是这位“灯神”,巩俐关心现场的每一个工作人员,大家非常都非常感动。
巩俐的敬业甚至可以延续到拍摄结束的后期部分,和导演一起调整音乐和色调。正常情况下影片一般调色调2次,巩俐和导演一起调了至少5次-6次,就是为了呈现一个又真实又有美感和质感的一个画面,音乐也是和导演一起反复修改。
导演告诉洪晃巩俐非常有耐心,所以跟巩俐一起合作,大家都对创作非常有耐心,音乐调了10~15轮,也许更多,都记不清楚了。
没有任何人要求巩俐去做,而她就是去做了。
当下其他演员更不可能采用她这种费时费力的工作方式去对待一个广告片,但是她就是坚持了。
而且在表演上几十年如一日这样坚持着。
她没有微博,不参加真人秀,不上综艺,不去任何选秀节目担任评委,甚至没有开设个人工作室。也许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坚持本心才造就她蜚声国际的成就----
她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首位华人影后,是首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华人女星。同时,她还被法国文化部长授予文学艺术勋章,并被评选为影响人类文化艺术的16位艺术家之一。
她主演的电影先后问鼎柏林、威尼斯、戛纳这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并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女演员奖和世界电影艺术家成就奖。
她被《People》杂志收录为世界上最美丽的50个女人之一,也是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
以及,她在戛纳电影节上曾创下的华人影星开幕式红毯最高礼遇——清场。
斯皮尔伯格说:“看过《大红灯笼高高挂》后,我就决定一定要跟她合作,如今终于实现了!”
王家卫说:“连续拍摄48小时会是非常焦虑的事情,但巩俐恰恰相反,她脸上不仅没有丝毫倦怠,反而显得越发精神美丽。她就是有本事把镜头吸引1000次,和我合作过的演员当中,我觉得最有天分的就是她。”
费翔说:“巩俐的表演席卷了整个荧幕,随着她的退场,影片都开始变得乏味。”
就连比巩俐大上6岁的刘德华,都因敬重而称呼她一声“巩俐姐”。
拍摄《兰心大剧院》时,巩俐饰演的角色是一个会使用后坐力很大的长枪的间谍。她将沙袋挂在手臂上练习了整整2个月,直到达到能够单手连开几枪手臂都纹丝不动的程度。
为了电影中的某一个镜头,她拼命练习拆解生锈枪械,双手全部磨破。
最后,那个镜头被剪掉了。
巩俐丝毫不感到遗憾。“那个镜头的确不是必要的,但是演员需要通过学习角色的技能来建立信心。”
曾经好莱坞的顶尖女演员芮妮·齐薇格(《BJ单身日记》主演)说过:巩俐的表演,无需翻译就已经知道她在演什么。
在《红高粱》里,挑水一场戏,她足足练了1个月,两边的肩膀都生生磨破了。
出演《菊豆》前,她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跑去了南屏村里体验生活,穿着土布做的衣服,在烈日下跟着村民一起翻稻谷。
拍《漂亮妈妈》时,角色的工作是送报工,她跑去送了好一阵子报纸。
据说,每场戏,都能让她学会一个新本领:
演《菊豆》学会了染布,演《画魂》学会了油画,演《大红灯笼高高挂》学会了敲脚,拍完《秋菊打官司》,她就能说一口流利的陕西话了…
这种工作方法,就算巩俐功成名就了许多年,依旧未曾有一丝变化。
确定出演《归来》后,她去养老院探访失忆症患者,足足待了一个月。
演秋菊时,她学当地人用洗衣粉洗头,头发变得又粗糙又干枯...
演菊仙时,她喝了两碗酒壮壮胆,从四米高的楼上跳下来…
其实像是给“灯神”送花这种事一点都不稀奇,巩俐不止尊重拍摄人员,她尊重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拍摄《秋菊打官司》时,巩俐和搭档刘佩琦去给副导演买药。途中,一个卖萝卜的人认出了巩俐,想要找她签名,可惜手边并无纸笔。
男人好不容易找到一支圆珠笔,看到地上有一个被踩的很脏的烟盒,他很失望,不好意思捡起那个烟盒。
这时,巩俐蹲下身去,将烟盒捡起来,把它抹得平平整整,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送给了卖萝卜的男人。
这个细节常让人联想到她所饰演的一系列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典范的女性形象。她们是干练持家的农妇、温婉贤良的太太、一边争宠求生一边又在封建深宅中挣扎的姨太太、追寻独立与自我的女大学生、有媚骨且不失傲骨的青楼女子、是下岗女工也是漂亮的单亲妈妈……
无论哪一个,都怀有“大地母亲”般的坚韧与包容。
这种坚韧与包容延展到现实生活里,化作对表演虔诚,对喜爱自己表演的人予以充分尊重。
身为演员,巩俐抱持着敬业专业的准则,三十年始终如一地认真诠释每个角色;
身为评审,她保持权威女性宽厚博大的风度与气度,秉持公正与硬骨,有她在,公平就在;
身为女人,她生活和情感处深情豁达,突破传统女性的价值观,演练出忠于自我的从容之美。
在公众话语体系中,她致力于现代女性权益。
在世界电影观众的眼中,她是不屈不挠中国的代言人,她代表着14亿中国人,向世界四周发射。
巩俐用她的行动证明,每一步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她的每一个角色都在诠释她对艺术的无限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巴黎欧莱雅的品牌精神在巩俐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也期待她未来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